jacky 發表於 2019-1-20 21:17

張學友演唱會雜記(上)

張學友演唱會雜記(上)/楊 騏
2019-01-20 03:18:03大公報

  張學友從來不是我最偏愛的那類歌手。但我人生第一次買票看演唱會,看的就是張學友。

  不玩花哨,不玩噱頭,不玩高雅,也不玩低俗,就像一本教科書一樣,本本分分地唱歌,這就是我對他一直以來的印象。這位「過於實誠」的歌手,當他偶爾想玩些花樣的時候,有時會令人感到有點滑稽……二○○六年的「學友光年」演唱會上,我看他拿起了麥克風架,他會怎樣把玩那支麥架?─沒想到他只是拿起了架子邊唱邊原地轉圈……真是個帶點笨拙的老實人呢。但就是這份近似愚忠的「本分」,令他腳踏實地的在演藝圈這個花花世界走了近三十五年,一步一個腳印,每一個印記你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有時我覺得他就像一輛行駛在港島的叮叮車,電車道周圍的環境換了又換,但它依舊是同樣的外形、同樣的電纜、同樣的木質座椅、同樣叮叮作響的軌跡……西環、上環的殖民建築,中環、金鐘的霓虹燈火,灣仔、銅鑼灣的營營役役,再到港島東部的街市窄巷,一路坐叮叮車經過,總讓我想起張學友的那首《春風秋雨》──「人潮在轉情事變遷,情是錯綜世事凌亂,遙遙路遠也許疲倦,回望風雨中步向明天……」

  對九十年代初誕生的人來說,我們的童年幾乎就是浸淫在張學友的歌聲中。在我們學會談戀愛之前,就已經在無數張學友唱過的歌裡,把愛恨情仇都聽了個遍。

  不過,那些歌曲雖然入了耳,卻沒能入到心肺,就如過眼雲煙一般消散了。畢竟,十歲都不到的孩子,哪裡懂得「情深如海,不移如山」或「離開以後我會習慣自卑」這些歌詞。但我們長大後,誰不會哼上幾句《吻別》或《一千個傷心的理由》呢?這就是張學友在我們身上真切留下的痕跡。

  流行文化和這俗世本就是相生相成的存在,小時候沒聽懂的,小時候沒體會的,小時候沒生出的感慨,或許會在你成年後,在一場演唱會上的掌聲間隙,化作默默垂下的幾滴連你自己也意外的眼淚……而唱出這些歌的那位歌手,待到我們也步入社會了,有了經濟能力自行去買一張他的演唱會票,他依然沒有離開這個舞台,這般的「久別重逢」真是一場別樣浪漫的「相遇」啊。
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張學友演唱會雜記(上)